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19章 总动员(3)(2/3)

作者:遥远
弃机场的还有机场设计这块的技术人员,他们现场勘测现场拿出图纸,工程队根据他们的要求进行施工。

这处接近废弃的机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改造成可以容纳一百架各式飞机的机场,包括运输机、直升机。

首要问题是防洪。

姚远警告他们,如果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将会是重灾区,这处机场的位置适合不适合作为这么重要的一个救援机场,需要进行慎重考虑,一定要把情况想到最坏。

因此,技术人员里有水利专家、气象专家、地质专家和防洪抗灾经验丰富的人士,通过航空测绘、地面测绘等方式对这个机场的位置进行了全盘的考虑,一致认为就算是整个武汉城被淹没了,这里也不会遭水泡,认为只要做好排水措施,机场是可以确保无忧的。

工程队立即按照这些要求来施工,一边加强排水措施,另一边着对机场进行紧急的清理和临时性的改扩建。

是没有办法新修跑道的,固定翼飞机只能使用那条长度为2800米的跑道,但是可以通过扩宽飞行区增加起降区域来容纳更多的直升机,甚至不浇筑水泥地面的话,使用钢板拼接也能在地面上拼接出平整的场地。

主要是直升机的起降。

在姚远心里,这个机场的位置不是最好的,因为不是几个重灾区的中心区域,对搜索救援工作是要产生一些影响的,但是华夏当前的机场建设太落后了,全国就那么点机场,民用的更少。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选择并不多。

不过很显然,他不是白白准备的。

工程队开进废弃机场做让这座机场恢复运行能力的工作时,万泉贵亲率一支特殊的工程队开进了宜昌城区东边一个叫做朱家湾的地方,这里是山里的村庄,安安静静与世无争的样子。

庞大的车队沿着新建起来不久的硬底化山路一直开到了山顶。好奇的村民跟着跑到山顶上看。

之前修路的时候村民们欢喜得不得了,交通方便了很多,以前到市里骑自行车要两个小时,走路的话起码半天,现在方便多了,长度为15公里的水泥路一直通往市区。

朱家湾和市区的直线距离不过8公里。

万泉贵跳下车,示意爆发人员上前,经过一番部署,一阵地动山摇的爆炸声后,山顶的凸出部分被砸塌了,挖掘机、推土机齐齐上阵开始平整场地。

仅仅三天的时间,山顶被夷为平地了,面积足足有300亩地,紧接着,压路机开始上,对地面进行反复碾压,以求达到可以停放车辆、直升机、堆积物资等要求。

同时做了防雨防水等措施,即便是遇上大暴雨,也可以确保这300亩地范围内不受影响。

这里便是规划中的数十个野外大型综合营地之一,也是用于支撑宜昌城区的骨干救援基地。

场地平整好了之后,一种奇奇怪怪的车辆就开了过来,既不像是货车也不是像是工程车,平板上好像叠着几张平板。

等开到预定的地方开始展开之后,村民们大开眼界,这种车后面打在的平板居然可以张开成一个长宽约7米的正方形平板,然后放在地面上,就这样一辆接着一辆过来,正方形平板拼接了起来,很快就形成了一个面积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平整的坚固的场地。

原来这是一种野战机场快速部署车,是方向机械研制的用于在野外进行紧急铺设起降场的特种车辆。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钢制跑道铺设车,通过紧急铺设并且牢牢固定在地面上,可以紧急降落100吨级的飞机。

现在是这款特种车辆第一次投入实战,用于铺设野外营地、野外机场的直升机起降场,这样一来,哪怕是满载的米-26巨型直升机,也可以在部署有这种移动式起降场上进行降落了。

机场不够用怎么办,这就是姚远想出来的办法。

创意是他提供的,方向机械根据他的思路来进行研制。姚远没有考虑过这种特种车辆平时能不能派上用场,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这次抗洪抢险而研制的应急车辆。

万泉贵带领的这支分队只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百年建筑所属的有许多支各种工程分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各个地方做着不同的准备工作。

没有人知道同样的时间里有这么多目标一致的动作,信息闭塞,资讯传播速度慢,许多地方政府只知道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事,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外地客商来投资建厂什么的,没有人会往抗洪救灾这块想。

事实上又有谁知道两个月后华夏人民要遭受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呢?许多人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遇到过的最大的洪水也不过是淹过了堤坝一些而已,怎么可能会出现淹没整个城市的特大洪水呢?

普通老百姓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自然灾难,但是体制内的专业人士、有识之士却很早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担心。

许多著名的水利专家在三四十年前就提议修建三峡大坝,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预防长江中下游流域遭受特大洪水的袭击,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