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09章 最丢脸的一次(1/2)

作者:遥远
站在历史过来者的角度来看现在的事情和问题,姚远能够看得很清楚,一些事情从官方层面来做的话,很难很难,但是如果先由民间之间相互沟通起来把头开起来,很多事情会变得简单多了。

建设跨国输油管道如此,修建跨境大桥也是如此。

姚远详细了解了鲁森目前在做的事情之后,迅速形成了一个想法,他说,“俄罗斯的现状是顶部那一小撮人富到流油,广大俄罗斯人民苦不堪言,建设边境贸易区对远东地区是有利的,但是你得首先让远东政府的高官们支持你的计划。”

鲁森凝重点头。

姚远说,“把边贸区的建设和跨境通道联系起来,不要上来就提修建跨境大桥,也不要具体地谈应该修一座什么样的桥,问题要由上往下地解决。”

“老板,你是说,我提出思路,告诉他们这么干前景很好,让他们主动提出来?”鲁森终究比不上苏望亭这些有专业知识的人,在商务对话这块脑筋也没有其他高管那么灵活,但是他老实,不确定的就问,没有心理顾虑。

姚远微微点了点头予以确认。

林威说,“老鲁,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时间,越快越好,越早落实越好。”

“阿威说得没错,时间很重要。”姚远道。

鲁森说,“明白了,我全力推动此事,其他的都暂时放到一边,这段时间我就在远东哪也不去了。”

赚钱固然重要,但这已经不是优先目标了,鲁森有这个觉悟。

“老板,西伯利亚木材这块的生意,我已经着手在做了,我坐直升机转了几天,好家伙,差不多和咱们国土陆地面积大的原始森林,到处都是树,质量又好,毛子是真他妈的守着金库要饭啊。”鲁森感慨着说。

姚远笑道,“对很多人来说,那些地方进都进不去,即便是进去了砍伐了,原木也运不出来。”

“我收购了一家专门制造伐木机械的工厂,想请科学院帮忙研发一下这块的技术。靠人工是不行的了,必须要全部机械化,再加上直升机,我让人计算过成本,这个生意有得做。苏联时代修了不少从西伯利亚深处出来的专用铁路,有一些荒废了,我和当地政府基本谈好,我出钱把这些铁路修好,规划几条新的铁路,这样一来还可以把成本往下压一压。”鲁森说。

姚远道,“这些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往后能自己拿主意的就自己拿主意,拿不准主意的向肖总汇报,多沟通。”

“明白。”

鲁森已经知道姚远要把春风集团的日常事务逐步移交给肖家炳这个事,对此他个人是不觉得有什么变化的,在他看来,一些事情总是需要姚远定夺的,肖家炳当不了春风集团的家。

林书婷等人打了一些野味回来,晚上吃了顿烧烤大餐,第二天,浩浩荡荡的车队就离开漠河前往哈尔滨,鲁森一路送姚远到了哈尔滨,他才前往边境过关返回远东地区。

此前几天,姚远陪林书婷在东北地区四处游玩,几天后要在大连造船厂召开一次海军装备会议,他便打算利用这几天时间由北往南再走一走,主要看东北地区的工业现状。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华夏唯一的重工业基地,是精华之所在,是“共和国的长子”、“共和国的总装备部”。

学机械的没有不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实上在一门通识课里,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东北老工业基地。

此时,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名称还没有正式形成,因为它的衰败才开始,此时依然是共和国的重工业精华所在。

从地域来说,狭义上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格勒盟等东北地区。

“一五”期间建设的大部分工业项目全部落在了这一块地域里,耳熟能详的在长春的第一汽车、大连造船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本溪钢铁厂、鞍山钢铁厂、大庆油田……

当年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中,光是辽宁就接了24项。

大三线建设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厂按照国家要求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青海等身份建设“分身”。

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第二汽车(东风汽车)和成都飞机制造厂了,前者是从第一汽车分出来的,后者是从沈飞分出来的,都是精华的一部分。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华夏的工业体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但是,到了90年代末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加速走向衰败,从姚远后来者的目光来看,未来二十多年时间里,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依然难以让“共和国长子”重振当年辉煌,令人唏嘘不已。

从2003年国家出台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人们普遍在思考一个问题——东北工业还有救吗?

这个问题思考到了2022年,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肯定的答案。在市场经济浪潮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成了致命的软肋,一番大浪淘沙之后,能够留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