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章:水洛城事件(1/2)

作者:尘下散人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赵祯的面容前所未有地严肃。

宋朝重文轻武,更有着所谓的“不杀文人祖训”,文官的权力空前膨胀,皇帝的权威大为下降。

为了扭转这个趋势,赵祯掌握大权之后,大搞权力平衡,挑动各个集团的斗争。两府宰执基本上一年换一次,就是为了不让文官集团形成合力。

普通人可以说李膺是忠臣,而赵昕这个太子,这个大宋江山未来的继承人,在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够有半点含糊。

赵昕的地位决定了他的阶级利益,所以赵昕回答道:“李膺结党营私,目无王法,滥杀擅刑,攀附胡咬,他不是奸臣,谁是奸臣!”

赵祯欣慰地点了点头,不枉他专门花上一个晚上的时间和赵昕讲这个故事。

赵昕继续道:“只是,汉桓帝和汉灵帝也算不上好皇帝,奢靡享乐,靠一群宦人维系权力。”

是的,这就是赵昕的看法,李膺等人固然算不得好东西,但是汉桓帝,还有那群宦官就算得上是好人吗?

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好人,所以东汉这艘大船在这群人的内斗下,走向崩溃,不管谁当政,都是蝇营狗苟,蛇鼠一窝,枉费公粮。

之后的明朝也是一样,人们骂魏忠贤如何如何,难不成东林党就是良善之辈吗?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却不肯在国家危急时拿出来。最后还是李自成的鞭子有用,搜刮出来八千万两白银,但凡有十分之一,崇祯也不至于自尽煤山。

赵祯有些震惊于赵昕的回答,却没有在面容上表现出来,笑着问道:“若是你当时继位,你会选择怎样做?”

“后汉之时,世家遍布,光武因其成事,不可讨之,是以度田之事,不了了之。故而不可正面对抗。然则世家之中,有关东世家,有关西世家,有代北世家,有江南世家,利各不同,分而化之,借力打力即可。”

“不错,这是谁教你的?”如此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回答,赵祯可不相信这是赵昕的心思。

“是吕师!”赵昕将吕公著搬了出来。

赵祯微微颔首,道:“是吕公著啊,倒是有几分老子的样子,朕记住了。是个好师傅,你可要好好学!”最后赵祯告诫道。

赵昕起手拜道:“儿臣定不让父皇失望!”

赵祯站起身来,看了一眼外界,道:“嗯!夜深了,你也早些睡吧!”

赵昕倒是想睡,只是亢奋的心情一时之间又哪里能够迅速平复下来,所以,他又失眠了,但是几次下来,也算是习惯了一些,明日清早也不像之前几次那么困倦。

赵祯花了一晚上时间,专门讲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心意昭然若揭,便是针对范仲淹等人提出的君子与小人各有党的说法。

范仲淹蔡襄等人被称为“四谏”,依着东汉末年的情况,下一步,是不是范仲淹韩琦等人要成为三君了。

再下一步,要不要学王莽那样公然搞民间选举,最后顺应“民意”,自己当皇帝。

这一夜之后,赵昕便明白,赵祯罢免范仲淹的心思已定,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罢了。历史的大势,自己这小身板,根本没有能力去扭转。

在外人看来,四月就这样平稳地过去了,事实上,除了这朋党的争议之外,其他值得一提倒也确实没有。

到了五月,比较重要的就是水洛城事件了,此事也可以看做范仲淹集团内部的一次争议。

五月的时候,西夏与契丹对峙的局势愈演愈烈,赵祯特地为此事而召集范仲淹与韩琦这两个曾经在西北待过的人,询问对策。

自从西夏建国后,多次大败宋军,说是站稳脚跟也不为过,所以不少定居在辽朝境内的党项族便迁徙回西夏,辽朝不许,这就是辽夏争端的起因。

本来说得好好地,也不知道怎么就扯到了水洛城的事情上去。

之前提到过,在西北战事上,韩琦与范仲淹有着不同的策略,这水洛城事件其实就可以视为二者策略纷争的体现。

韩琦主张一鼓作气,解三代之忧,范仲淹主张广建碉堡,徐徐图之。两种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执行端出现问题,导致两种策略没有一种得到真正落实的。

说回这水洛城,这还是去年发生的事情,庆历三年十月,水洛城一带蕃民十多个部落愿意归顺。

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郑戬认为可以招募蕃兵数万,与秦州、渭州互相接应,所以支持此事,令静边寨主刘沪招集蕃民修筑水洛城。

郑戬特地请求朝廷不要让韩琦干预此事。因为他明白韩琦反对这种广建碉堡的措施。

但是当时水洛城一带归尹洙管辖。知渭州尹洙及泾原副都部署狄青招回许迁,发公文令刘沪、董士廉停止修筑城池,并命令刘沪返回泾原。

蕃民部落为自身安全考虑,强求刘沪留下,自己出钱筑城。刘沪因担心蕃民部落离散,且不耗费朝廷钱粮,就违背尹洙将令,加速筑城。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刘沪被夺权并关押,具体干活的是狄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