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7章:龙吟四海(1/2)

作者:尘下散人
在赵昕的精心设计下,北方地区一个国际间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大宋出铜钱羊毛衣和绢布等物,到高丽日本换取粮食,到辽朝换取绵羊耕牛。就海运而言,这是从未有过的景象,自古海船上的货物,基本上稀少而珍贵,如瓷器珍珠珊瑚之类,要不就是战略性商品,比如茶叶,铁器等。

茶叶真的是战略性商品,宋朝不是缺马吗,每年靠茶叶从西夏那里买八千战马,基本上相当于国内一半的战马数量了。从辽人那里每年也差不多是换到这个数字。

但是西夏人和契丹人从来不卖有生育能力的战马给宋人,都是骟过的,用个十年上下,就不堪一用,防止宋人壮大。

不过话说回来,边境战马便宜是真的,一匹大概是十贯到二十贯的样子,若是在辽夏他们国内,十贯以内都能够拿下。

茶叶既然作为战略性物资,自然早早被官府垄断,这里面利益可复杂了,茶司和马司自己人打得头破血流。

赵昕不敢碰这摊浑水,老老实实卖羊毛衣,反正自古就没有听说将衣服作为非卖品的。

这个国际大循环建立之后,贸易量激增,登州顿时繁荣数倍,城区扩张三倍有余,饶是如此依旧无法承担起这个循环任务,赵昕左看看右看看,看中了青岛。

当然,这个时候是没有青岛这个名字的,在宋朝其属于京东东路莱州,唤即墨县。

唐宋时期,即墨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之一。宋时专门在此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到了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即墨为什么重要,因为处于山东半岛的南端,南来商船若是要往河北或是辽东去,往往要绕一个圈,元朝人嫌麻烦,直接凿出一条运河来,直通渤海,简单纯粹的暴力美学。

运河倒是不着急开凿,但是其疏导南北货物的能力还是很明显的,在即墨这里扩建港口,可以将北方国际大循环变成更大范围的贸易。

赵昕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手,而且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些事,与他人商议过此事之后,一应配套设施,如粮仓,船厂等在即墨也修建了起来。

相比较而言,登州位于山东半岛的北部,而即墨所在的莱州则是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一北一南,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即墨可以分担部分来自高丽日本及大宋南方的货物。

几个月下来,原本朝中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竟然被赵昕给治理好了,灾民不仅解决了衣食问题,而且还找到了工作,北方两大港口城市飞速发展,朝廷商税收入也在稳步上升。

当初对赵昕的那些指责,如今早已被风吹散,若是再提,甚至会成为笑话。

赵昕能够取得成功,是偶然吗?为什么赵昕能够成功呢?准确来说,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换个别人来,还真的完不成。

首先,若是地位低的人来主持此事,不要说像赵昕这样玩国际大循环,就是第一步,拿铜钱出口换粮食一事,被朝中台谏弹劾之后也继续不下去。

台谏弹劾赵昕这样做是害民,还不敢上升到援助敌国上去,若是其他人呢?多少人能够承担下这份压力。

贸然和外国进行交易,还是官方层面的交易,忌讳可大了,一般人根本不敢碰,便是宰执亲自去负责又如何,做不成就是做不成。只有赵昕才能够排开诸多阻力,将这些事情一以贯之的继续下去。

以上,是北方国际大循环实现的偶然性,因为赵昕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

必然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本身三个国家百姓就有这方面的需求,没有赵昕的推动,时机到了,也会有李昕王昕出现的。

赵昕又一次通过实务证明了自己的才干。之前民间流传他的声音,都是赞扬赵昕贤德,如今赞扬赵昕的词语是贤能。

一字之差,也不知道花费多少汗水。听到手下人这一回禀后,赵昕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赈济河北灾民一事,基本上将赵昕上半年的时间挤占地满满当当,等到今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大部分的灾民都赶回去收割谷物了。

留在山东没有回去的人,要么就是客户,在河北没有土地的,要么就是自家土地被黄河淹了,等同于没有土地。

与此同时,贸易港口的兴盛与扩张,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这批被农业社会排挤的人。

造船业的蓬勃发展,若是制造那等劈波斩浪,动辄上百丈的大海船,上千工人很正常。而赵昕也是一直鼓动他们制造这些大海船,直接从东宫账房取钱出来修建海船,岭南那边的造船厂如此,山东这边的造船厂也是如此。

当今殿下爱船,这已经不是一个私底下的秘密了,赵祯得知东宫这笔资金动向,也专门为此询问赵昕,“你修这么多的船拿来干什么?”

“因为冬天更冷了。”

“什么?”

“冬天更冷了,北方越来越不适合居住,辽人近些年雪灾也是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