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5章:汴河断流(1/2)

作者:尘下散人
灾民们回去了,如果不看其他地界,单看汴京的话,那还是一个繁荣世界,才子佳人,风度翩翩,诗词歌赋,奏响时代的声音。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臻于古典时代的巅峰。

但事实上,且不说其他地界,便是开封府,便是汴京城,也是不能够细看的。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城内有着庞大的贫民窟,冬天有冻死之人,夏天有渴死之人。

是的,你没有听错,真的有渴死的。汴京人口百万,而水井就那些,以至于专门衍生出运水人这种职业来。你想要喝水,还得给钱才行,要是不给,往往需要跨越好几条街道才能够分一口水喝。

哪怕是好不容易赶到了水井边上,一个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下人也会拿着他的下巴看你,道:“这是我家老爷出钱凿的井,要想喝水,行,先给钱再说。”

所以,渴死真的不是一个笑话。人人皆言宋代商品经济长足进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可是很多原本免费的物品成为商品之后,作为普通人的你,生活也未必真的比前朝之人快乐。

真正快乐的,不过是那些掌权或是掌财之人罢了。不过话说回来,历朝历代,不都是如此吗?

时间来到了七月,赵昕敢说,这绝对是近五年以来最热的一个月。不说城外,皇宫里面的不少奇花异草都枯萎了,还有许多水池也浅了下来,乌龟为了找到一个有水的地方,甚至聚在一起,叠起了罗汉。

乍一看,还挺有趣的,但是再多看一眼,则是莫名的心酸。此外池水下落,不少鱼被骄阳活生生地晒死,死鱼的恶臭味,弥漫在整个皇宫之中,宫女太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清理干净。

如此炎热的时节,甚至导致汴河短时间断流。因为上游百姓需要河水灌溉,截流了不少,导致上游来水减少。

是的,汴河断流了。大宋建国以来,不说从未发生,但是也算是屈指可数。作为大宋最为繁华的河流,汴河一朝断流,不知道多少物资被拦在其他河道不得北上。

听说张贵妃最爱吃的金桔也没了,就是那种小小个,指头大小的桔子,后世不过是家常之物,但现在,绝大数人都没有见过这玩意。

张贵妃最爱吃这个,只是产于岭南之地,想要运输过来,运费值千金。

巴掌大那么一个盘子,不过是七八个金桔,竟然能够卖到十贯之多。而这,差不多是一个普通人半年的收入,简直是离谱。这条漫长的利益链条,也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

汴河依旧断流,而张贵妃的屋内听说又有金桔了。这是宫里负责采办的那些人乘马车百里迢迢去运过来的。

赵昕心里听得怪不是滋味,有心指摘,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张贵妃还是后宫的宠妃,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为过,赵昕不可能会去得罪她的。

暂且不说这些令人不悦的事情,这些天赵昕唯一听到一个好消息,便是太平院毕业学子那关于百姓穿衣情况的新报告已经出炉,赵昕的心思便被此事给吸引了过去。

主户和客户加起来,不计算冬衣和夏衣的区别,一年能够换上一件新衣服的,不到三成。而这是大宋最为繁华的城市——汴京的数据,若是统计整个大宋,不知道有没有十分之一。

通过这番报告,赵昕其实为衣物织造寻找到了庞大的市场。此外,赵昕如今也并不缺织布的人手。真正短缺的,是原材料。

无论是蚕丝还是麻,大宋目前的主流织布原料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棉花倒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赵昕的需求。

赵昕也有心推广棉花,很早之前就有过计划,甚至还让手下找过棉花的种子,在东宫都种了几株,就等着和赵祯说这事了。

但是很可惜,赵昕现在这个时间段一个字都不会去说这个建议,因为土地粮食产出都不够,怎么可能拿来种棉花。经济作物注定要放在粮食作物之后。

还有一些问题,便是眼下的棉花和后世经过科学系统培养的棉花有着不小的差异,不仅花少,而且里面的籽还大,想要分离这些籽都不易。

整个汴京附近的生丝都已经被赵昕采购一空,赵昕还在布行的基础上成立布匹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名义上自然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外来布匹进行严格品控,但事实上阻止其他地方的布匹流入汴京。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地方主义。

这事去年就已经干得差不多了,赵祯要让赵昕养活十数万灾民,赵昕自然要开财源,否则天上又掉不下来钱。

但是原料的问题,一直到现在,赵昕都没有解决的办法。和毕业学子们开了好几场会议,也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根本无法铺展开来。

这一切的转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和辽人有关。

之前说到,辽朝在辽夏战争中战败,虽然他们自己宣扬的是胜利,但是战略目的没有实现,还损兵折将,则是毋庸置疑。

宋人提防辽人南下,辽人一方面也在提防宋人北上。很可笑,但是大国博弈就是如此,先将局面考虑到最坏。

为了避免宋人北上,辽朝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