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章:大宋版葫芦娃(上)(1/2)

作者:尘下散人
同曹皇后那场谈话之后,她答应赵昕会与赵祯言及此事,至于成功与否就不保证了。

赵昕满怀期待地等着,只是几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依旧音信全无。

再然后,都将近一个月了,赵昕都没有听见一点消息。

开始的时候,曹皇后还敷衍赵昕一下,到了后面,便是连敷衍也懒得敷衍。赵昕内心之中的热情,慢慢地被冰冷的现实一点点扑灭。

也是,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同意赵昕下乡的,便是过了赵祯这一关,群臣百官那里,也是一道门槛。

皇宫规矩多,好似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在抵御外界危险的同时,同时也将赵昕锁在了里面。

陆行之舟,终是陆行之舟。

赵昕空有一个太子的名头,却不过是个头衔罢了,没有人愿意分享真正的权力给他,即便是赵祯也是如此,所有人都将赵昕视为一枚棋子,如是而已。

在宫中苦闷无聊的赵昕,并无闲书可看,每日所见所闻,不是儒家经典,便是史传名人。连出席各个宴会都已经习惯戴上面具,在该笑的时候笑,该面无表情的时候面无表情。

这样的生活,不是没有预料过,但是无论如何,都不是赵昕梦寐以求的生活。赵昕需要作出改变。

既然没有闲书,赵昕索性自己回忆前世看过的动画片与动漫,将之一点点写下来了,没事的时候翻翻看看,排解烦闷。

前世也算是阅片无数,但是如今这一回忆,能够回想起来的,竟然只有一些经典的动漫,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猫和老鼠之类。不仅仅是因为这是童年回忆,同时也是因为这类老动画背后有着深刻的寓意,历久弥新。

而不少之后出现的许多动漫,虽然主题还是正义战胜邪恶,但内容就显得比较浅薄了,有不少赵昕甚至连个名字都回想不起来。

啥,你问为什么不把四大名著回忆出来,回忆一本名著出来,不比回忆动画片来得好吗?

笑死,一般说这话的人就是没有真正看过四大名著纸质版的人。当然,看过儿童阉割版的也在此列。

有些内容小时候看不懂没有关系,没有人天生就是天才,有些东西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够看懂。某一天你回忆起来了,再去翻一遍,体会到新的感受,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阉割版的,删掉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让人觉得这很浅薄,日后没有再去翻看的欲望。总而言之,有浪费时间之嫌。打着儿童版的名义,实则祸害儿童,鄙视之!

中国千千万,四大名著只有四本,你以为是胡乱评定的吗?这种大师趣÷阁下,一字暗含褒贬,寥寥数字,便勾勒不同的人物性格,兼有极深的文化底蕴。有本事你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要么就不要出丑。

不过有一说一,四大名著同样有错误的地方。真要是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并在宋朝写出来,那就更是一个笑话了。

以《西游记》为例,背景是唐朝,但是很多官名实则是明朝的,礼仪制度及所谓夜市等,唐朝哪里有这玩意。更不要说连唐太宗在位时期都混了。

当然这并不能掩盖其文化底蕴,人家写的是唐朝,想要说的,却是明朝。

其余三大名著也各有各的问题,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生搬硬套到宋朝来,就是笑话。更不要说《水浒传》替天行道,将这东西写下来,赵祯说不定要抽死赵昕来。

相比较而言,葫芦娃的人物及具体情节都比较容易回想出来:爷爷,穿山甲,七个葫芦娃,蛇精,蝎精以及他们手下的群妖。

具体情节,无非是蛇蝎二妖准备炼制七星丹,需要抓住七个葫芦娃而已。比较需要琢磨的,就是蛇蝎二妖擒拿葫芦娃的过程,这是核心,也是重点。

一个并不复杂,没有多少反转,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对于小孩子而言,是比较符合他们心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葫芦娃就是一个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很多内容,只有等到当年那批孩子长大之后,才能够理解。

现在,赵昕自然不可能画漫画,只能够写版的葫芦娃。

中国的行业,先秦之时有家,为九流十家之一,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山海经》便是先秦之人写就。

《汉书·艺文志》云:“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显然在那个时候地位很低,不受重视。

秦汉时期,皇权大一统,的地位依旧很低,就没有见到哪个读书人写这东西。

相比较而言,魏晋时期混乱动荡,思想开放,出现了志怪,如《搜神记》等。隋唐之时延续,出现了传奇,也是大致的路数。

经过四大名著这类大部头熏陶之后,但凡看过《搜神记》之人,莫不觉得索然无味,一个故事只有短短数十上百字,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背景都不甚清楚。

包括宋代出现的话本也是一样,恢宏的三国故事只有短短六七章,看了个寂寞,根本打发不了时间。天黑之后除了造人之外,找不到其他可以干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