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77 脚踏实地(1/2)

作者:磨砚少年
其实,高文完全能够理解格拉芙的语重心长——

从美网的横空出世,到澳网的逆转登顶,再到“阳光双冠”的最年少记录,这一路走来,着实太顺风顺水了。

尽管也遭遇了一些低谷一些波折,但整体而言,始终保持上升曲线,连续书写历史、连续挑战极限。

转眼之间,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世界第三,甚至就连“冲击世界第一”的话题也铺天盖地地制造出喧嚣,还在晕头转向之中生活就已经翻天覆地,包围在镁光灯之中,熙熙攘攘的声音持续轰鸣,狂轰乱炸。

一夜成名,一夕爆红,生活的颠覆、日常的冲击、人气泡沫的包围,一切的一切都可能让人迷失自我。

看看克耶高斯、看看小兹维列夫、看看扬诺维茨,全部都不例外,他们都必须面对万众瞩目所带来的冲击,在他们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就感受到世界的花哨与残酷,然后,心态就失去了平衡。

高文,更是如此。

其实——

如果这不是高文的第二次人生,他可能也早就晕头转向,在纸醉金迷、眼花缭乱的名利场里找不到方向。

也许!

所以,高文百分之百理解格拉芙的担忧。

进入红土赛季,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场地,而且还是高文完全陌生的场地,整个职业生涯都以硬地球员的方式成长起来,现在却需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意识、理解等等,甚至改变自己的比赛方式。

这,并不容易,不仅是不容易,完全可以说是挑战重重,因为这要求高文脚踏实地,从零开始学习。

但是,高文具备这样的耐心和魄力吗?

特别是媒体一直在旁边不断煽风点火:

无论是上半年春天赛季硬地大满贯,还是世界排名步步紧逼两位巨头,媒体的咋咋唬唬就没有停止过:

“红土赛季,高文依旧具有竞争力?”

“冲击世界第一的可能,高文是否能够完成如此壮举?”

“进入红土赛季,高文对四巨头的挑战和冲击将走向何方?”

“从打法与风格展开分析,显然,高文更加适合红土。”

“职业生涯首次征战红土,高文是否将延续强势表现?”

“这名十九岁的小将,创造历史的脚步到底将达到什么高度?”

“也许,法网夺冠热门应该再增加一位候补?”

诸如此类等等。

一点再一点地将期待值炒热,持续不断地给高文增加压力,所有赞誉所有瞩目所有期许层层叠叠地倾轧下来。

“捧杀”,永远是新闻媒体最得心应手也永远不会失败的手段,只需要简单粗暴地将所有赞美送上即可。

这就好像继父/继母一样,“论如何毁掉原配的子女并且保持自己完美善良形象”,“捧杀”就是完美答案,他们只需要不断鼓励原配子女“尽情做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就已经足够——

那些青少年们,自己就会毁掉自己,甚至不需要他们亲自动手。

“捧杀”策略,最高明也最狡猾的地方就在于:

没有人能够拒绝称赞和表扬。

就连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将,日日夜夜包围在这些赞美与关注之中,恍惚之间也会产生一种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的错觉,然后压力不知不觉就倾轧下来,哪怕是身经百战,再次踏上大满贯决赛舞台的时候,压力也是一样的。

更何况是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少年呢?

一旦高文心态稍稍失衡,要么操之过急地试图证明自己,要么洋洋得意地认为自己可以轻松掌控红土——

不需要太多,一点点失衡就可能打破第一季度的良好状态,遭遇一点点挫折,事情就会不一样了。

所以,包围在媒体的喧嚣之中,登顶“阳光双冠”之后,高文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吗?

认真想想,不到二十四小时前,高文才刚刚赢得迈阿密大师赛的冠军,一个转身,就需要站在红土球场上,如同刚刚学习网球的孩子一般,被要求从零开始,从脚步从观察从回球等等基础开始训练。

这确实不容易。

格拉芙的谨慎与小心、担忧和关切,高文完全能够理解。

不过,在高文看来,这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两世为人,因为自己就是记者,对于这些情况,高文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还有系统在侧呢。

系统的存在,时时刻刻提醒着高文,他必须脚踏实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

最最令人意外的就是,从印第安维尔斯到迈阿密,成长潜力值,并没有如同预期一般地停止增长步伐。

本来,从墨尔本到多哈,再到印第安维尔斯,整个成长脚步就在逐渐放缓,越来越慢,所以高文还以为瓶颈即将到来,最后成长潜力值就会停留在99.9%的位置,然后不再增长,等待红土赛季迎来突破。

然而,并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