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0章 胜利的阴影下(2/3)

作者:浙东匹夫
功劳。而是灭了一个后就雪藏调、改打辅助位,换一个人来立下一次灭国的头功。

这一点历史上嬴政和刘秀做得都是比较好的,刘秀基本上不会让某个名将灭完一个重要诸侯后继续灭,这样就不容易功高震主。

嬴政的事迹就更众所周知了:王翦、蒙恬这些家族要交替着用,每个家族灭两国,而且父子兄弟各灭一国平坦。另外韩国是内史腾灭的,最后还试图启用年轻的李信,不过遇到昌平君投楚败了,只好再用王翦。闹得王翦都意识到潜规则惯例被打破了,得求田问舍。

刘邦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不好,魏赵燕齐楚都是靠韩信灭的,六国里只有一个跟韩信同名的韩王是张良游说下主动投的,最后搞得大杀功臣。

历史的教训该吸取还是要吸取,有条件吸取还不肯吸取的人,也不配统一天下。

反正刘备最好是自己意识到然后吸取,不然李素得设法让他注意到并吸取。

天下还剩袁曹孙,关羽最终灭一家,李素灭一家,张飞或者赵云灭一家,这是最不功高震主的规划。张飞或者赵云里挑剩下的那个,可以在李素灭的时候当副手,一文一武。

……

李素最后这番思考,凡是能够说的,李素都跟诸葛亮说了。

哪怕是那些“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李素也是略加包装当寓言讲给诸葛亮,只是拿掉了对刘备的具体建议,只谈嬴政、刘邦、刘秀的教训。

诸葛亮觉得获益匪浅,哪怕他当灵台令的时候,已经把前二史和东观汉纪都翻遍了,也没想到用比较学派的思维视角分析过。

对于李素对他的官职晋升计划安排,诸葛亮也是完全心服口服,暗下决心按照李师的规划好好干,将来也要成为青史留名一代贤相。

第二天,李素就带着诸葛亮入宫觐见,一方面是跟刘备正式敲定对诸葛亮的任命,顺便也是了解一下自己离开去华山的这几天,刘备又有什么突发的事情需要跟他讨论。

因为是私下的会见,其他谋士都不在场,地方就选在了石渠阁,刘备非常随和,让李素和诸葛亮都坐着聊。

对诸葛亮的任命,刘备没有任何异议,听了李素的建议就直接准了。

而且因为恰好说到了“把诸葛亮派给关羽当参谋”的事儿,刘备顺势说道:

“前日孤找你商议,也是想问问云长那边的战事。前天和大前天,刚好南阳与河东都有奏表抵达。子龙那边,听说是不太顺利。

袁术本人明明已经撤到汝南了,颍川-南阳之间的撤退路线已经被我军和袁绍军会师截断,翼德正带着重兵在昆阳跟张郃高览对峙。

按说雒阳都成了飞地,跟袁术的地盘断为两截,被抛弃的雷薄等将领,应该战意全无、随时会投降才对。可子龙猛攻伊阙关、太谷关,一时不得攻破。咱在弘农的兵马,也依然在函谷关外难以进展。

孤和公达也分析了,雷薄等将领怕是得了袁术的授权,条件迫不得已的时候,宁可向袁绍投降。所以孤就想,顾不得云长在河东那边船只暂时不够的问题了,是不是督促云长率领少量部队渡过黄河从小平津上岸,直接逼降雒阳城?这是我军唯一拿到雒阳的机会了。”

李素眉头一皱:“能拿到雒阳,固然是好,不过我们之前的预案,不是一贯以稳妥为主么?雒阳被袁绍抢先劝降,这是很有可能的。

云长冒进的话,可别陷在里面,我们应该做好和袁绍全面开战的准备,才能如此。陷在的兵力布局还是跟袁术决战的姿态,没有调整到跟袁绍开战的最佳部署”

刘备摆了摆手:“道理孤当然懂,但雒阳这个筹码的价值和象征意义实在是大。更何况,孤还没说前天收到的奏表呢——就在子龙奏报困难的次日,云长来表说:

虽然在东垣大肆造船的进度比较缓慢,但他这一个多月里,从后方河套地区调集征发了很多去年攻打伪匈奴和鲜卑人时用的水陆两用篷车,已经可以支持三四万人规模的部队渡过黄河,并且确保后续粮道。

只要快速兵临城下、而且雷薄防守意志不坚定、城内又有足够多的公卿百官、朱儁遗留北军骨干肯略为内应,奇袭雒阳有较大的把握。

而且他说,吕布的军队今年迟迟没有动向,袁绍从河内向孟津渡水路奇袭的概率应该不大。还打探到去年冬天和今年初春,吕布在云中以北的草原上,跟鲜卑残部厮杀时,或许偶染病痛,并州军连番血战消耗应该也比较大,这才一直蛰伏。”

李素本来还只是求稳,觉得这事儿刘备天然不如袁绍有优势,所以没想强求。

可听着听着,他总觉得不对劲——也不是说他智力多么远见卓识,直接就看出什么破绽和诡计了。但是“吕布装身体不适示弱”这种事情,他总觉得匪夷所思。

那可是吕布啊。

袁绍军因为跟未来假想敌之间的接壤面比较窄,他的部队在“从与袁术交战的状态切换到与刘备交战的状态”这个问题上,时间会比较快,基本上是一路推过来的部队继续往前推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