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2章 call机(1/2)

作者:三SS
苏辰接过来。

是关于将军澳影视城项目的验收报告。

历经这么几年的建设,影视城现在已经全部完工,可以把凤凰台和盛世传媒这些搬过去。

影视城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设起来,一部分也得益于邵氏。

当初邵氏决定停产的时候,不少邵氏的员工也转签加入无线电视台。

但邵氏太过庞大,无线电视台根本吃不下整个邵氏,光是邵氏的那些电影拍摄器材就要不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无线台拿来拍卖掉,便宜不少中小的电影公司。

而最重要的却是邵氏老员工,就算是被无线电视台吸收一些,仍旧有几百上千号人工作没着落。

有技术的电影从业者被无线台和众多电影公司招揽后,剩下一堆在清水湾片场混饭吃的临演和杂工。

当盛世决定建设影视城时,这些人便一窝蜂地涌来,算是为影视城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算是间接为邵氏解决一点麻烦。

当然除了这些外,还有比较特殊的一批,那就是邵氏知名的导演和演员,比如张彻、楚原这些等武侠名人。

此时,传统的武侠片早已经过时,张彻等人是不可能进无线电视台的,因为那里没有合适他们的位置,但又没有其他公司会拍武侠片,他们将面临无片可导、无片可演的窘境。

要不然狄龙也不会被邵氏炒掉。

影视城的地皮很大,不但员工生活区,还有宏伟的仿古建筑、部分特制摄影棚,以及专门留着给电视剧和电影做拍摄场地的荒山小树林。

以后盛世不管是拍电视剧还是电影,除了一些情节需要去街头取景外,其他的在影视城都可以搞定。

古装戏可以到那些仿古建筑里拍,公司戏这种完全可以在行政大楼里拍,至于家庭戏可以在工作人员的生活公寓楼拍。

而且现在盛世可以算得上是兵强马壮,先不说艺人,就单说导演。

有擅长警匪片的有李修贤、擅长现实题材的有麦当熊、擅长幻想类型的有徐克、擅长江湖英雄片的吴雨森、擅长喜剧的有王晶和曾志伟……

光是这些导演,每年都能呈现出不少电影。

不过盛世的竞争却也很残酷,雪莉带来好莱坞那一套管理手段。

虽然公司里那些出名的演员收入确实高于其他公司的同行,但三线演员和新人却混得非常惨,仅仅能够温饱而已。

不少想要磨洋工的人更是被盛世直接炒掉。

即便如此,出名赚大钱的美梦,仍旧吸引无数人飞蛾扑火,每个人都幻想自己能够在娱乐圈一飞冲天,名利双收。

“办得不错。”苏辰合上文件,看向雪莉,“如果验收没有问题的话,就开始搬过去吧,电视台、经纪公司、唱片公司这些。”

“好的boss。”

……

中午的时候,盛世传媒传来搬家的消息:经过高层的一致决定,拟将搬到将军澳影视城。

除了盛世传媒旗下的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这些之外,凤凰台也一并搬到将军澳。

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不少人都觉得见怪不怪。

但对于娱乐圈的几大巨头,脑袋里都冒出一个念头:

盛世到底要干什么?

难道真的是要打造一个娱乐王国?

盛世前几年就开始要在将军澳搞影视城,当初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项目,包括嘉禾还有邵氏,结果这个影视城搞得有声有色的。

而且盛世不管是在传媒还是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上,都齐头并进。

就好像是当初班上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同学,突然有一天他成为首富那种感觉。

除了香港本埠这些如雨后春笋的电影公司外,不少的台湾土豪也跑到香港来开电影公司,只是不知道这些电影公司能够存活多久。

苏辰没有过多关注电影的事情,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那些各种奖项他也没有关注。

他的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上。

比如他手上的这个BB机。

反正这玩意很多人都看到过,若是能上穿白色衬衣,下穿蓝牛仔,腰上别个MOTO黑砖,别提有多风光!

都说从前慢,车马慢,书信也慢。

在70年代以前,普通人家基本上是使用书信作为通讯手段的。

到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早期,电报开始普及。

但还是因为费用过高的原因,所以大家发电报的时候都是惜字如金,一般是两个字,如“速回”、“平安”、“已到”等。

而业务的需求大,也让电报房成为邮电局人数最多的部门之一。

事实上,BB机早些年就已经悄然兴起。

这玩意在市场上曾有众多称谓,传呼机、寻呼机、BP机和BB机,这些名称或来自于官方,或来自于形象的描述。

当然,还有更加广为人知,并且泛着港台腔的昵称——Call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