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八章 落幕?(1/3)

作者:米糕羊
数日后,清晨,长安东,清明门处人山人海。

身着红色戎服、玄色铁甲的楚军将士,不仅在城头站立,又在清明门外道路两旁列队,威风凛凛,气势如虹。

举目望去,一片红黑。

道路东端,楚军将帅云集,同样一身红黑的皇太子李昉按刀而立,背东面西,看着前方清明门。

因为心中激动,所以呼吸有些急促。

李昉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激动,看着清明门缓缓打开。

门开了,出现一个瘦小的身影。

那是一个少年,扎着发髻,光着膀子,双手反绑,口中衔着一个黄色包裹,缓缓向前走来。

身后,跟着一个成年人,约六十来岁年纪,其人身着白衣,拉着一个两轮车。

车上,放着一副棺椁。

后面,跟着许多人,全都身着白衣,有几人推着那载着棺椁的双轮车。

万众瞩目之下,少年带着这一群人缓缓向前走,道路两旁的楚军将士默默看着,表情各异。

他们浴血奋战,为的,不就是看到这个场景?

李昉见着此情此景,脑海里浮现出四个字:面缚舆榇。

面缚舆榇,即反绑双手(面缚)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交出所有权力(衔玺);

拉着棺椁车(舆榇),表示自请受刑。

所以,面缚舆榇,为君王战败投降的仪式。

《左传》对此有记载,而三国时期,蜀汉灭亡时,刘后主就是这么出城投降的。

当然,还有另外几种投降仪式,譬如“肉袒牵羊”。

无论哪种仪式,都是同样的含义:屈辱。

当初,李昉看书看到“面缚舆榇”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面缚舆榇有多么屈辱:一副君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模样。

亡国之君,以卑微的姿态向敌人投降,任由对方处置,这是屈辱;

国家灭亡,宗庙被毁,这是屈辱;

后宫被人当做战利品,予取予夺,这是屈辱;

沦为阶下囚后,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为了保命,还得装疯卖傻,如刘后主般说什么“此间乐,不思蜀”,还是屈辱。

他想起了父亲的教诲:“男人,守不住自己的家业,保不住自己和儿子的性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人被别人抱上床,这就是屈辱。”

“治家也好,治国也罢,落到如此下场,很光荣么?”

李昉当然不觉得光荣,父亲的教诲,时刻谨记在心,所以下定决心,自己决不能成为失败者,要成为胜利者。

失败者的感觉是屈辱,而胜利者的感觉,是征服的愉悦。

征服的感觉有多么愉悦?他现在深刻体会到了。

看着那少年晃悠悠走向自己,看着那执政多年的宇文护,吃力的拉着棺椁车,向自己走来。

征服的愉悦感觉,让李昉觉得浑身没有一个毛孔不舒坦,没有一寸肌肤不快活。

李昉的心跳不可抑制的加快,呼吸开始变得困难,胸中有一种莫名激昂的情绪在聚集,让他胸膛发胀,想要拔刀,仰天长啸。

“殿下。”旁边一句轻声提醒,让李昉回过神来。

对方大势已去,国主主动投降,免去了双方不必要的伤亡,他必须以礼相待。

不然,这场体面的受降仪式,就会变味。

毕竟,开门投降的一系列仪式,双方已经事前约定好“流程”,他必须按照“剧本”进行。

然后,传檄各地,包括陇右地区,让这些地方知道,长安易主,周国国主已经投降了。

接下来,无论各地周国官员是否投降,官军的前进脚步不会停止。

李昉不等周国国主走到面前,迎上去,接过对方口中衔着的玉玺(用黄布包裹),转交给左右。

又接过左右递来的衣服,给这可怜的少年披上。

说了几句场面话,安慰一下这个浑身发抖的孩子。

然后,命人将周国执政宇文护拉来的棺椁,直接推到旁边,一把火点燃,当众焚烧。

即对投降者宽大处理的意思。

因为倒了火油,所以棺椁瞬间燃成火炬,火光照亮了周国国主宇文贽以及宗室们那苍白的脸。

也照亮了宇文护的花白头发。

他看着那燃烧的棺椁,以及瑟瑟发抖的少帝,心中悲凉。

巨大的屈辱感油然而生。

虽然投降是无可奈何,是为了保住自己及家人性命,但如果有得选,他是不想这样的。

然而不这样不行,多少人想让他死。

棺椁在燃烧,宇文护心中的执着,也在燃烧。

他叔叔辛辛苦苦为家族打下来的基业,就这么完了。

他背负骂名,辛辛苦苦苦守护了二十年的江山,毁于一旦。

唉....

心中悲愤不能过于表露,宇文护只能低着头,听楚国皇太子说场面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